第452章 X1曝光,列强竟是我自己?(1/2)
第452章x1曝光,列强竟是我自己
而就当外界还在讨论着徐申学的财富到底有多少钱,智云集团到底凭什么获得两万亿市值的。
徐申学则是秘密的前往了北方的某个城市,参观了高度机密的x3项目,即人工智能战斗机的第三个实验型号。
自从x项目成立以来,智云集团负责x项目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及支撑人工智能的算力芯片,部分辅助芯片,通讯芯片等芯片的研发!
此外还负责部分机身内置传感器的研发,尤其是高精度的半导体传感器。
这些领域都是智云集团里极为擅长的部分。
毕竟应用于终端的人工智能,除了核心的人工智能算法,芯片外,各种传感器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点可以参考yunrobot,智云集团的机器人其实某种程度上和ai战斗机高度类似,只不过一个在地上飞,一个在地上走,但是核心技术原理其实是差不多的。
智云集团在这些领域里拥有全球顶级的技术水准,使用部分技术用于国防领域也是情理之中。
而机体以及发动机还有部分传统传感器部分以及最终的项目适配工作,则是由传统的航空企业所负责。
双方合作,各自分工,最终推出来完整的x项目。
之前,徐申学已经看过了x项目的第一个实验型号,也就是x1项目,是两台中型发动机的常规菱形无垂尾布局,机动性以及隐身性能极为优秀,但是速度以及航程还有载弹量存在一些缺陷。
之前在十月份的时候也去看过了x2项目。
x2项目,是一种单台大型发动机的常规菱形无垂尾布局,同样是属于中型机,起飞重量以及航程这些都中规中矩。
而x3项目,则是现在徐申学所看到的部分,这飞机看起来就不太一样了。
这飞机的体型更大,比之前徐申学所看到的两种原型机要大多了。
“我们的这个x3试验机,采用的是两台大型发动机的重型机布局,航程大,载弹量多,同时还高度优化了超音速阶段的设计,其最大速度可以达到二点三马赫以上。”
“同时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操控下,其机动性非常优秀,不仅仅在高空高速的飞行阶段可以保持不错的机动性能,同时在低空飞行的时候,在人工智能系统的加持下,也能够维持非常优秀的机动性!”
智云集团里的x项目的项目总监孔佳奎向徐申学介绍着这款飞机,简单介绍后就来了一句:“这款飞机什么都好,就是贵……他们要是用这个方案,同样采购量下,单机成本保守估计也得比x1计划多上一倍。”
徐申学不太懂飞机,但是他有眼看的啊……不说别的,光是这体型大了这么一圈,这成本肯定就要更贵!
这个方案,典型的是为了性能不顾成本啊……不过也可以想象的,智云集团这边搞出来了x项目这么变态的东西,对方肯定是玩命的往上堆迭机体性能啊,不然就白瞎了这么好的人工智能系统。
对此徐申学以及智云集团倒是无所谓,反正他们提供的都是传感器以及软件部分,不管对方用什么机体,其实智云集团这边的成本变化都不会太大。
反正智云集团这边,最大的成本就是机载人工智能的训练成本,以及各类芯片、传感器的开发、制造成本,而这些成本其实相对固定的,不会因为对方选用不同的机体就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合作方搞机体的话,可就要考虑成本了啊……体型大这么大,硬件成本增加一倍都是有可能的,也不知道对方怎么想的,到时候别因为太贵用不起了。
要知道整个x项目,可不是有人战斗机,而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战斗机,实际应用的时候,是作为有人战斗机的忠诚僚机来使用的……这也意味着x项目要形成战斗力,是需要一定数量的。
一架同代的有人机,带上五六架x项目飞机,飞到高威胁空域里执行任务,后方的有人战斗机承担的是指挥任务,实际作战则是由x项目飞机来执行。
不是为了避免伤亡……而是为了更好的执行任务,他们在进行各种模拟测试的时候,在面临高度威胁的情况下,有人战斗机受限于人类的身体素质以及精神素质,反应能力等问题,很难和纯人工智能的战斗机进行对比。
理由很简单,飞行员穿着抗负荷服的情况下撑死了飞九个g,而且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同时在持续高过载、高度紧张的压力下,很难进行持续性的超高强度的作战……没人能顶着9g的过载的高机动,持续躲避敌人防空导弹的拦截,并且趁机发射对地导弹攻击敌人,同时还要计算出最佳的进攻路线,撤退路线的。
但是x项目里的x1试验机,采用的机体以及机翼等主要框架,采用的是钛合金一体化制造,其主体结构是非常牢固的,日常飞行可以轻轻松松飞十二三个g,执行任务的时候飞十五个g也没有问题。
甚至极端情况下,不考虑机体持续使用寿命的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十八个g……当然,十八个g的情况下,飞机就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损伤,运气不好的话,还没有飞回来呢,就会直接空中解体。
就算飞回来了也是大概率报废,只能拆除一些可用的零备件用在其他飞机上,而机体主结构是肯定要报废的。
因为在这么大过载的情况下,飞机的主体结构会出现不可逆转,不可修复的损伤。
而这是否值得,徐申学不知道,毕竟他也不知道合作方怎么考虑的。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于x1试验机这种纯人工智能战斗机而言,只要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以及机载算力跟得上,不管是空战还是躲避导弹,又或者是对地攻击,它永远都不会犯错!
x1试验机在试验机实际飞行的时候,可以在起伏不平的地面里,维持距离地面不足五十米的高度的同时进行大过载机动,并且还能顺路发射导弹攻击目标……可以想象的,一架飞机在超低空超音速飞行,在山谷之间穿梭,在树梢高度掠过,然后给敌人来一发导弹的场面。
它能够做好这一点,就是因为它可以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依旧可以选用理论上最完美的路线以及方法来执行任务。
这一点是有人战斗机无法比拟的!
这个时候,一旁的合作航空公司的几个高层也是在仔细看着这架试验机。
不过听到下属研发机构报告各项高昂的成本的时候,徐申学都能看见那几个人的脸色有些尴尬了。
这几个人听完后,还走到徐申学面前嘀咕:“飞机是挺好的,但是这一架的成本,比我们预估的六代有人机的机体成本都得贵两倍,到时候谁给谁打下手啊”
徐申学当没听见!
不过x项目的单机采购成本,比同代的有人六代机的成本更贵,那是必然的……多出来了成本高昂的人工智能系统不说,光是机体结构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为了获得足够强悍的机体结构,同时还要控制飞机的尺寸和重量,必然就需要上大量的新型的高强度钛合金材料以及其他昂贵的先进复合材料,这机体成本老贵了。
但是贵好几倍,对方能不能接受也是很难说。
简单介绍过后,众人还简单的看了一番x3项目的试飞,飞的中规中矩,全程连起落架都没有收起来呢,简单飞了二十多分钟就降落了。
这个时候,整个x项目里的三个方案都已经完成了原型机试飞,但是具体选用什么方案,这还要看合作方的计划。
但是让徐申学没有预料到的是,对方竟然同时采用了方案,一个是x1方案,也就是双中发的中型机方案,但是x3的双大发方案也选用了。
智云集团里分管诸多国防项目的副总裁,同时并兼任x项目总监的孔佳奎对徐申学道:“他们那边说是要搞高低搭配,x1方案便宜,数量搞多一点,作为主力机型使用,还可以搭配现有的五代机使用,此外也准备在这个基础上搞个上舰版本。”
“至于x3方案,则是准备优化航程,搞大航程设计,用来搭配未来的某款六代机,执行主力制空以及远距离穿透打击的高威胁任务。”
“目前,我们已经和对方分别签署了两份研发合同,分别为x1项目以及x3项目进行研发适配,不过工作量并不会增加太多。”
“毕竟这两个项目核心的人工智能都是同一个,不管对方来多少个项目,我们都是用的x项目给他们进行适配的,问题不大!”
徐申学作为当家人,自然很清楚,智云集团已经不可能再给他们弄第二个x项目啊……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弄第二个x项目的资源了。
为了一个x项目,大西南那边的多个ai显卡组成的智云集团的自用服务器gpu阵列没日没夜的进行训练。
其消耗的算力资源,差不多达到了当代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gpu算力资源总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个算力资源总和,是包括智云集团自从搞人工智能开始,这些年生产的ai系列显卡,apo系列显卡的所有算力。
就这样,愣是用掉了百分之三十的算力资源。
可见这个项目对算力资源的消耗有多大!
如此庞大的算力资源消耗,导致智云集团已经不可能抽调出来更多的算力资源来执行第二个x项目了。
然后……也别指望短时间完成了x项目后,算力资源能够空闲下来进行第二个项目!
因为x项目的训练是要持续很多年的……智云集团根据合同,将会持续对x项目进行训练,持续的进行更新换代。
不仅仅是维持x项目计划的现有两款飞机的服役生涯,甚至未来的其他飞机项目也会使用x项目的人工智能系统的。
比如现有的五代机也会进行一定的改装,搭配简配版本的人工智能系统,自主简单飞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用来融合、指挥x1无人机机群以及一些不搭载人工智能系统的传统无人攻击机。
而未来的六代有人机,也会融合人工智能系统。
有人驾驶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无人驾驶飞行,只不过机体承受过载不会那么大……不然飞行员扛不住。
这些未来的飞机,都会大规模使用x系统,这意味着整个x系统也需要持续的进行训练,更新换代,以获得更优秀的性能。
这持续训练所需要的算力,甚至还会越来越多。
当然,未来x项目的持续更新换代虽然需要继续训练,但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持续发展,智云集团所制造的服务器gpu的显卡的技术会越来越先进,算力越来越多,到时候x项目的所需算力资源的占比,也会持续下降的。
考虑到上述这些问题,x项目短期内,至少十年内都将会是仅有的一个人工智能飞行系统,不会有备份存在!
这也是徐申学如此重视x项目的原因。
当正式确定了x1以及x3项目后,智云集团这边的x项目组继续优化底层算法,并持续进行大数据训练,合作的航空公司则是开始制造更多的原型机进行初期的各种实验。
整个项目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不出意外话,今年内应该能够看到更多的原型机进行高密度试飞。
而这样一来,保密也就很难搞了……哪怕是隐身性能非常好的这两款飞机,但是只针对雷达波,红外等情况进行隐身设计,它也没办法做到什么光学隐身啊。
x3项目那边都还好,目前只有一架飞行的原型机,试飞的次数也不多,再加上地方偏僻,所以暂时还没有被发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