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106章 掉链子的老朱

第106章 掉链子的老朱(1/2)

目录
好书推荐: 震撼华夏,我的景区通万界免费阅读 聊斋游记,但是霹雳道门免费阅读 从甄嬛传开始长命百岁免费阅读 鸿蒙主宰免费阅读 盘点小智那些年的事免费阅读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免费阅读 守护五年只为救她,离婚后她追悔莫及免费阅读 贵人就是矫情免费阅读 原神之我是璃月大将军免费阅读 末日:系统修复万物,目标核电站免费阅读

杨少峰杨大知县在写完弹劾赵知县和曲阜县知县孔希大的奏本以后,就把这两人彻底抛诸于脑后。

对于杨大知县来说,赵知县和孔希大根本就是两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趴菜,与其分出心思去关注他们,倒还不如把心思放在中秋节上面更重要一些。

中秋节在大明朝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节日,也逐渐有了吃月饼祈福的说法。

月饼一词,其实来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

不过那时候月饼还只是一种可用来食用的点心,苏轼在《留别廉守》一诗中曾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说明这里的“月”与中秋并无联系,只是说明这种饼形如满月,并不能推证是中秋十五所食的月饼。

月饼与“中秋”产生联系,大致就是从元明时期开始的。

大明隆庆年间有一个叫做沈榜的官员,这位其实是个比杨少峰还要倒霉的牛马,在担任顺天府宛平知县曾编着《宛署杂记》,其中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万历年间,有个挥刀自宫的狠人刘若愚在其编写的《酌中志》中记载:“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只可惜,杨大知县身为一只光荣的单身狗,也只能自己一个人在衙役里过中秋了。

杨少峰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县衙聘请的厨娘陈刘氏忙着制作酥皮,制作月饼馅。

这时的月饼是用小麦粉、饴糖、猪油等材料制皮,饼馅则是有猪油丁、松子、果仁等,类似于后来的苏式月饼和京式月饼。

对于这种口味的月饼,杨大知县其实是不太喜欢的,而且宁阳县终究是个又穷又小的县城,像松子、果仁之类的东西其实很少。

至于猪油丁,这种东西让宁阳县的老百姓们吃肯定很受欢迎,因为这时候的百姓普遍缺少油水,肥肉其实比瘦肉要更受欢迎,但是对于杨少峰而言,月饼里放猪油丁简直就是异端……

然后,杨少峰就对厨房提出一个要求:“无论如何不许放猪油丁,就是放也只能放瘦肉丁或者鸡肉丁,要不然本官一口都不吃!”

厨娘哎哟一声,笑道:“大老爷啊,这月饼里要是没有猪油丁,可就一点儿油腥味儿都没啦,还有那鸡肉,要是不先炒过,那鸡肉可不得腥啊?”

杨少峰道:“就是因为搁了猪油丁会有油腥味儿,所以本官才不吃的。至于鸡肉丁……”

杨少峰就忽然因为鸡肉丁而想到了另外一样东西。

蘑菇。

对于蘑菇这种可食用真菌,《吕氏春秋·本味篇》就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的说法,而越骆之菌,指的就是香菇。

除此以外,庄子在《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说法,列子在《列子·汤问篇》中也说:“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

其中朽壤指的就是有腐朽烂木的土壤,菌芝会生长于其中。

在隋代描述温州永嘉风物的《山蔬谱》中,就有“香菌,百姓俗称香菇,有冬春二种,冬菇尤佳”的说法。

像杨少峰想到的平菇,其实就是白杆灰盖的一种蘑菇,俗称鲜蘑,这种蘑菇和鸡肉炖在一起的口感丝毫不比香菇差,反而别有一番风味,倘若多加点儿酱油调色,再焖上些粉条,那简直就是下饭神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免费阅读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免费阅读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免费阅读 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免费阅读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免费阅读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免费阅读 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免费阅读 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免费阅读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免费阅读 短视频:跪下,不准站起来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