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规划(1/2)
第342章规划
“我觉得新夏这边天天念经,可能对阴间的法则造成一些影响。”
在安排夏王父子去替自己当牛做马后,
安河水伯一边啃着从恒河那边捞来的小鱼干,一边对正在庙宇之中,欣赏比丘们反光头顶的本体说道。
“你知道的,人心有所愿,在阴间便会有所体现。”
而比丘们宣扬的“积攒功德,福泽子孙”等等说法,
也着实和诸夏先贤的教导,极为吻合适应。
《周易》的坤篇中就曾提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因此,
夏国的百姓对佛教的说法,接受的比较顺利,并没有因为其源于异教,就视之为洪水猛兽,排斥非常——
除却诸夏君子们骨子里的务实传统,自古就有“只要好用就能拿来用,我管你这的那的”原因之外,
也有一定新夏对身毒,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不论文明还是武力,都凌驾于其上的缘故。
所以,
当身毒诸国的僧侣们以婆罗门的身份,骑在国主这些刹帝利,富商这些吠舍身上作威作福之时,
夏成王可以理直气壮的在全国颁布“绝地天通”的命令,做出只有夏王才能沟通天地神灵,任何僧侣都要服从自己的宣扬,并且得到臣子、百姓的一致认可。
比丘们曾经反对过,
南边的婆罗门们也曾反对过,
但他们的反对结果显而易见:
在被夏国重拳出击后,
比丘逐渐承认夏王“现世佛”的身份,
跟随使团前来夏国朝贡的婆罗门僧侣,更是宣称夏王才是“婆罗门中的婆罗门”。
夏王对他们制定的一切政策,提出的一切要求,做出的一切改造,
都是合乎神意,合乎周礼的!
若是梗着脖子不愿服从
那夏王就要展示自己作为“人主”的权柄,送这些硬骨头去见他们的神灵了。
而佛教,
就在这样的强压之下,于夏国存在发展了几十年。
或是被动,
或者主动,
比丘们逐渐的融入了诸夏之中。
他们嘴里念诵的经文,更容易为百姓接受;
他们所宣扬的佛教理念,也更容易吸引百姓追随。
就连被夏国特意扶持起来,跟佛教抗衡的,擅长辩论的儒、墨、名等学派,也在与佛教长久的交流中,吸收了对方的一点东西。
总而言之,
有了佛门弟子的熏陶,人心想法的转变,
等到何博在新夏这边占据山川,开辟鬼国一角之后,
情况自然不会跟中原那边的一模一样。
“那是你的事。”
何博随手拿起一份经文观看起来,“而且几十年时间,又有朝廷压制,佛教虽然有所传播,却也不至于影响所有人。”
“安河这边,是新夏的兴起之地,根基稳固,受到的影响就更小了。”
“总要未雨绸缪嘛!”
“而且身毒这边,念经念了太多年,对于神神鬼鬼的说法,的确比咱老家要完善。”
不完善,
辩经辩不过别人怎么办
要知道,
身毒僧侣之间,也是有“辩经失败了,我砍你的头”离谱规矩的。
没有谁想因为一两句话的失误死去,
所以在编造宣扬上,僧侣们格外用心,以至于一心种地的诸夏君子们在这方面的经验,的确远远不及他们。
当然,
如果不讲周礼,把殷商祖宗们的传统拿出来跟僧侣们辩论,
那还是可以与之一较高下的。
只是得委屈下祖先的在天之灵,
要被迫接收太多身毒人亲身塑造的祭品了。
“完善的话,很多东西就要严格规划起来了,这样鬼国需要的官吏也会更多……”
安河水伯吃完了小鱼干,又掏出一块大饼开始啃,并口齿不清的跟本体说着话。
何博不在意的一挥手,“放心,阴间别的不多,牛马可是到处乱跑的呢!”
“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分身对本体眨了眨眼,“你不要因为想偷懒就故意不面对问题哦!”
“你总要考虑怎么调和域外各地,跟中原鬼国的融合衔接吧”
各地之人,
自然各有其心,各生其念,是不可能统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