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坑僧灭佛(1/2)
轰轰烈烈的坑僧灭佛行动,如燎原之火,不可遏止的从大城镇蔓延至乡村,哪怕身处穷山僻壤的元清他们,也得了消息。
无数闻风的僧侣,逃的逃,还俗的还俗,妄图逃过灭顶之灾。可上头铁血铁腕,宁杀错不放过,只要抓到光头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坑杀了账。
一时之间,全国沙门地动山摇。好多寺院为了闭祸,紧闭院门而不出,却仍然被当地官兵重重围困,最终饿死的、被抓到坑杀的僧人,又不知凡几。
老方丈所在的寺院,因其广施恩惠、慈航普渡,在信徒中很有威望,再兼之寺院坐落偏远,地处隐蔽,勉强在夹缝中苟延残喘,从春末一直扛到了夏初。
老方丈慈悲,不愿看到沙门灭绝,凡是来投奔的,不伦僧尼,一律全皆收容救助。然而,这终究不过是杯水车薪,本寺亦非最后净土,只要灭佛之火还在燃烧,早晚有一日,他们都将大难临头。
因此,老方丈决定,独自徒步前往都城平城,冒死进谏皇帝,以佛法辩之化之,挽大厦于将倾。
这不是一件易事,这甚至是九死无生的事。
这一日,日色西斜。寺院山脚村落的人,却全皆停了手里劳作,纷纷扬扬的涌入寺院。
自避世后就紧紧关闭的院门,这一日却坦荡洞开,广纳信徒。所有村人都双手合十,于戒坛之下,听老方丈讲佛法。
桐紫也混迹在人群里。
老方丈身穿簇新福田衣,端坐戒坛之上,皱纹舒展,白眉飘飞。他的背后就是三层的木质佛塔,宝相庄严,隐有佛光回照。
夕阳将烧红的色彩,涂抹在佛塔上,涂抹在老方丈的身上,也涂抹在元清的脸上。
老方丈手间念珠转动,声音苍然辽远,一字一句的讲《妙法莲华经》。
“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着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今应当为诸众生,说于大乘,令其智慧广大。”
人总是因贪图沉迷于享乐,放任自己沉沦于七情六欲,犹如置身火宅,烈火烹煎又奋不顾身。不仅无法追求生命的真谛,也失去了超脱苦难的智慧。但其实醒悟只在一瞬间,佛曰立地成佛,正是此理。
“……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因此闻法者,哪怕需要经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都可以从容面对之、接受之,并且淡然奔赴之。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他讲完最后一场,口宣佛号,自戒坛上缓慢起身,便要奔赴王都,赶赴他此生最后的一场辩法了。
座下百姓,有懵然不知,如坠云雾的,有一知半解,拧眉沉吟的,亦有深得其味,垂泪惜别的。更多的却还是天真孩童,兴冲冲的来看热闹,却听了好大一罗圈的套话,略小的就抓着父母的衣服哭着要回家,略大些的就在场下疯跑追逐打闹起来,父母急急忙忙的在身后撵,一派喧嚣。
老方丈却不恼怒,笑吟吟的看向送行人群,看向芸芸众生。
懵懂不知也好,立地成佛也罢,众生自有出路,亦会有解脱之法。
他垂首扫过众弟子。僧人知他要从容赴法,全皆舍不得他,都是以泪洗面。他们却不敢哭出声音,怕被老方丈责骂,然而那泪水怎么也止不住,只是一味的流淌。
这其中,最为淡定的,却是元清。
老方丈略感欣慰,缓缓步下戒坛,元清却上来紧紧将他搀扶了,低声行礼,“方丈,平城之行,元清,愿意同往。”
他声音虽轻,周遭的僧人却都听到了,齐齐倒吸一口冷气,可还不及众人阻拦,桐紫却急了,风风火火的排开众人,挤上前来,胸口剧烈起伏,“你……说什么?我不同意!”
元清瞧着她,心中那种莫名的烦躁和嗔念就又泛起来了,他口宣佛号,强逼自己不去看她,“方丈,还望成全。”
眼睁睁看着他去赴死,比杀了她还难受!桐紫不管不顾的紧紧钳住了他的胳膊,咆哮的近乎破了音,“我不允许,元清,我不允许啊!”
那一刻,她甚至恨不得打晕他,把他扛走,把他关到深山老林,谁也见不到、找不到的地方,将他死死的、紧紧的,完全的,锁死在自己身边!
元清只敢抬头望她一小眼。他们之间没有了院墙阻隔,离得这么近,近到能看到彼此脸上细微的毛孔和绒毛。
他知道,她是个女孩子。
他好难受,他快要吐了……他真的好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