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秦赵结盟,共击匈奴(1/2)
“别急着下结论。”
嬴政拿回成蟜手里的简牍,走到桌子后面坐下,从右手边的一堆简牍里面,抽出来一张压在下面的纸条:“这是邯郸传回来的最新情报,齐国方向的推进,与韩国方向的对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王偃再次对李牧统兵表示不满。”
“有可靠信息称,要不了多久,李牧就会被调回雁门防守匈奴,韩国这边的赵军,将会由郭开和庞煖统领,目的就是报复韩国,在夺回失地的基础上,要占据韩国大片城池,以报失地之耻。”
成蟜本来还没有什么兴趣,一听到秦国第一战神即将接替李牧统帅赵军,就陡然生出无上兴致。
第一战神出手,那必定是天地惊泣,鬼神悚动,这样的好戏,成蟜可不想错过。
“为了骗取成蟜信任,臣与之虚与委蛇,套出秦军即将到达齐国的消息,故而避免一场惨祸。”
“然而,臣担忧朝堂上有人知晓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攻讦臣,特书信一封,奏禀我王……”
上面的内容,让成蟜大开眼界。
简直是把郭开写给赵王偃的信,全部抄下来送了回来。
他知道赵国烂透了,实在是没想到,比他想象的还要烂。
丞相给君主的信,出现在敌国君主的桌子上,简直抬走节目效果了。
成蟜可以保证,郭开肯定没有泄密,第一时间得到信的是王兄不是他,那就说明张良没有得到这封信。
不然,就算没有抄写件,他也会有消息的。
而赵王偃那里,身边人都泄密了,他这个赵王,基本上也不用当了。
最重要的是,关于李牧的安排,这种机密也提前传了出来,让成蟜都有些怀疑,远在齐国边境的郭开,可能都还没有王兄知道消息的时间早。
“王兄把上面的内容,告诉李牧了?”
成蟜心里觉得不应该,却还是问了这么一嘴。
不然,实在是解释不通,李牧居然会收李信当弟子,这个莽夫难不成是莽过头,踩了狗屎?
“没有。”
“不过,我告诉他了另外一个消息。”
嬴政的桌子,就像是百宝箱,他又从不同的简牍下面抽出来一张纸条递给成蟜:“这是刚到的消息,寡人还没有来得及记录下来。”
成蟜疑惑中接过纸条,只听嬴政说道:“司马尚回来了,麾下只剩下不足百人,带回来一张匈奴的地图。”
“寡人派人给李牧送了一份,并告诉他,七国一统是天下大势,赵国若是获胜一统,寡人希望他可以率领获胜的赵军,将华夏的威名传遍草原的每个角落。”
“若是秦国获胜,那么寡人一定会选择敢打敢拼的将领,携带这一张地图,统帅秦军深入草原,将匈奴人对中原的威胁,彻底抹杀掉。”
成蟜心服口服,他把接到的几份情报全部归还,当初为了接近李牧,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王兄一份情报,一个约定,直接搞定,要不说他是哥,成蟜是弟,不服不行。
“不对!不对!”
成蟜猛然改口。
说句不好听的话,李牧就算不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也不是一个随便改变立场的人。
就算是知道秦国会以匈奴作为最大的对手,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背弃赵国的立场。
这里面一定还有什么成蟜不知道的内幕。
他眼神狐疑,盯着嬴政的双眼,希望看到其心虚回避的一幕。
结果事与愿违,在长时间的对视过后,嬴政那一双平静且深邃的眼睛,反而让成蟜有些心虚了。
莫非是他判断错了?
李牧确实改变主意了,王兄并没有对他隐瞒任何事情。
动摇的想法一旦出现,便如同菟丝子一般,缠绕在脑海里,即便是有意识的回避和摆脱,都完全没有办法把它从脑海里甩出去。
“寡人邀请赵王偃,与他约定,等到下一个春夏,共同出塞扫平匈奴,为接下来的两国之争,扫清外界威胁。”
下一个春夏,那就是明年。
成蟜隐隐想起一些事情,秋季是匈奴进攻的好时机。
嬴政担心成蟜听得不够明白,详细解释道:“匈奴至秋,马肥弓劲,中原各国想要出兵攻打匈奴等北方部族,一定要赶在秋日之前。”
“而今,麦黄时节,百姓应少战事,保收获,防备有余,进攻不足。”
“故而,寡人与赵王约定,明岁春夏,合兵北上,逐杀草原,确保边境往后数年的安稳和平,为两国之间即将拉开的生死之战扫除后顾之忧。”
原来如此!
成蟜恍然大悟,他依稀记得,历史上的汉武帝北伐匈奴,也多是选择在春夏时期。
大概这就是千古一帝之间的默契吧!
而对于双方不同的处置方式和结局,成蟜认为是时代的局限性。
秦朝一统天下,连连征战不休,没有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百姓都到了崩溃的边缘,即便是秦朝有对匈奴的大战略,也无法落实长时期的大规模战役。
让蒙恬率兵横扫北方,再修筑长城,为中原腹地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等到力量充足,再出兵北伐。
可惜的是,秦朝没有等到休养生息,二世胡亥残暴至极,秦朝的基本盘也彻底毁了。
汉武帝的成功,不仅仅是名将,还有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
成蟜不用想,也能知道,以王兄的性格,他肯定等不到七十年后再对匈奴下手。
休养十年,他一定会出兵灭掉北边这个强大且不怀好意的邻居。
“既然是北伐匈奴,那么其他五国也应该做出一些反应。”
“拿燕国来说,与北方各部族接壤的不仅是我们秦国和赵国,还有燕国,出击匈奴,也是在为燕国清除外患,燕军必须参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