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不明势力找上门(1/2)
“社长,我们现在重点是要弄清楚,对方到底是不是奔着收购丰田汽车而来的,另外,他是否有收购丰田汽车的实力如果弄清楚这些,我们才能商量出应对办法,否则,在此之前我们无法制定出有效的策略。”这时候,一名高层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各位同仁,基于我对香江商界的深入了解,我对林先生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在1978年横空出世,尽管其父仅为一家普通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但林先生无疑超越了父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每一次的收购行动,资金来源总是神秘莫测,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他的资金储备极为雄厚,以他旗下的置地集团为例,在被其收购并私有化前,市值已突破4000亿日元大关,而他掌控的每一家公司,市值均不容小觑。
因此,林先生的资产规模极为庞大,我甚至认为,他的财富已可与我国四大财团之一相媲美。
就此次事件而言,他斥巨资收购了丰田汽车20%的股分,即便按照上月的股价计算,这笔交易也价值超过3000亿日元,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绝非普通财团所能承担。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日汽车贸易谈判这一敏感时期,市场普遍信心不足,而林先生却敢于大手笔投资丰田汽车,这无疑彰显了他雄厚的实力和收购丰田汽车的潜在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林先生是有足够的实力去收购我们丰田汽车的,我们必须正视林浩然先生的实力与意图,确保我们的应对策略既周全又有效。”丰田汽车市场部的负责人站起身来,沉声说道。
这名负责人的话,顿时引起会议室里众人的热议。
虽然,丰田汽车的股权结构以日本本土股东为主,即便林浩然持有40%的股份,也难对丰田汽车进行控股。
可谁也不知道,如果林浩然真的决定收购,那么他是否能够说服一部分股东,将他们自身的股份出售给林浩然。
“既然知道对方真的有实力收购我们丰田汽车,那么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对方到底是不是为了收购丰田汽车公司而来”这时候,一个高管也站起来说道。
“各位,既然林先生已经成为公司大股东,我们不如邀请林先生加入丰田汽车的董事会,直接通过与对方交流,来探寻他的真实意图,没有必要在这里猜测,更何况,即便林先生真的想要收购丰田汽车,最为担心的,应该是三井财团的人吧”一名高层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今天这场会议,是丰田汽车公司的紧急会议,参与会议的,基本都是丰田汽车的高层管理。
至于像三井财团的代表,并没有参会。
这也是这名负责人胆敢如此说的原因。
其实这件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往常大家不会挂在嘴里而已。
此话一出,顿时办公室里的氛围都轻松了不少。
有句老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上面的大财团们自然会想办法制止林浩然对丰田汽车的觊觎,他们何必自己在这里庸人自扰呢
“既然如此,那就先邀请林先生加入丰田汽车董事会吧,他拥有20%的丰田汽车股份,也是有这个资格加入董事会。”丰田英一此刻也是点头说道。
他丰田家族终究还是实力太小了,虽然在丰田汽车里有着说一不二的话事权,可这归根到底是因为丰田汽车是他们家族创立的。
这些年,丰田家族虽然依靠着丰田汽车公司,逐渐壮大起来,可与顶级财团相比,他们丰田家族还是差太多了。
“社长英明,邀请林浩然加入董事会,不仅能够直接了解对方的意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林浩然,防止他做出过于激进的举动。”市场部的负责人立刻附和道,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提议得到了社长的认可。
于是,一场临急召开的会议,便暂时散会了。
而在有些人担心着林浩然要收购丰田汽车的时候,有些财团却觉得,机会来了。
像三菱财团、住友财团、安田财团、富士财团等实力强劲的日本顶级财团,他们资金实力雄厚,只是缺乏机会罢了。
如果现在有个机会,让他们钱就能一次性获得20%的丰田汽车股份,从而成为丰田汽车第一大股东,他们绝对非常乐意。
而此刻,不就是一个好机会吗
所以,此刻各大财团中,在收到旗银行的消息之后,纷纷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如何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比如,三菱财团的总部办公室里,此刻三菱集团的掌门人正在与手下进行着商议。
“以丰田汽车在日本商界的显赫地位,无论林先生是否真有意收购丰田汽车,最终都不太可能成功实现。即便我们不出手制止,政府出于各种考量也定会介入。
因此,我视此为我们的绝佳机遇,假若我们能抢在三井财团之前,从林先生手中获取股份,那么丰田汽车将可能加入我们三井财团的行列。
届时,三菱财团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实力也将大幅增强,对于三井财团、住友财团等长期以来妄图超越我们的野心,这次将是彻底粉碎他们的好时机!”
三菱社长此刻的心情,与丰田英一那复杂且略带忧虑的心情截然不同,他眼中显露着的是满满的机遇与期待。
“社长英明,我们不如明天就去找林先生,与他商量收购对方丰田汽车股份的可能性。”一名手下附和着说道。
“不不不,我建议今晚马上联系林先生,社长,我们能想到这些,其它财团必定也会想到这些,如果我们迟了,那么这样的好机遇,可就错过了!”一旁的另一名手下却摇头说道。
“中田说得对,我们必须尽快联系林先生,否则如果被其势力抢占了先机,那我们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这个失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