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年货(1/2)
年关临近。
京都下了一场小雪。
或者说是雨雪。
江南温度没有北方苦寒。
就算是下雪,也并不大。
只有海拔较高的山区,雪会大一些。
对于大周百姓来说。
南方的冬日,没有北方那么难熬。
这几月时间,国内依旧重点抓民生问题。
三农补助计划持续推广。
几乎大周家家户户,都得到了新式的钢铁农具。
最起码的会有一个耕犁,以及一把铁锹,两把锄头,还有柴刀,镰刀。
这大半年时间。
钢铁厂和铸造厂扩展到了二十余个。
产能爆发。
除了留用一部分制作军械之外。
农具生产,是最多的。
而临近冬日之后。
简单的煤炉,也在大规模生产。
北方边境,气候稍微恶劣的区域。
煤炉都是免费发放的。
秦布衣重视后勤保障。
尽一切可能的稳定维稳。
其实这个撼动,秦布衣很是担心。
因为冬日一旦太过寒冷。
灾民流民就会到处都是。
为了应对流民灾民问题。
在江河诸省靠北方的寒冷区域。
秦布衣拨了巨款,运送水泥砖石。
让各州郡搭建灾民安置房。
安置房里放置火炉确保温暖,不至于冻死人。
虽说水泥秘方暂时不能外泄,只在京都和齐州那边烧制。
但是砖窑厂却是可以扩建到其他郡县。
今后大基建项目,砖窑是非常稀缺的。
而当地的灾民,可以以工代赈。
又调配衣物粮食,以便于安稳过冬。
总的说来。
今年的大周,没那么多的灾害。
除了江南水灾之外,算是一个丰年。
江南水灾问题其实非常大。
但是秦布衣给萧倾凰出的计策有点缺德。
让一群清流文人去江南骂街。
那效果杠杠的。
总之,江南水灾诱发的流民啸聚问题,也已经解决。
秦布衣西山新城收拢的流民多达四十万。
从西北战事开始,到如今临近年关。
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了。
水泥安置房,已经建了十六七期了。
如今西山新城有五十八万左右的工人和百姓入住。
商贸圈配套了九个新城街区。
半月前,秦布衣带着第五君若去逛了一遍。
那地方,真是有点前世九十年代的感觉了。
唯一差点意思的是没有电力照明。
大马路上的也不是汽车和自行车。
而是各种马车,牛车,驴车。
交通状况看起来极为原始。
但现代城市的整洁感和时髦感,还是做出来了。
腊月二十日。
家家户户大扫除,扫尘日。
而腊月二十开始。
百官罢朝,都放假了。
只留一些值守官。
从腊月二十到正月初十。
差不多有月余的假期。
倒不是说所有官员都能够放假一个月。
这期间还是会有几日值守的。
只是时间不一。
年关时节,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明百姓。
家里都是稀奇热闹。
尤其是皇宫和北凉王府。
年前的各种上贡,拜年礼,让人头晕目眩。
先不说北凉王府每日收到百年年货。
整个北凉王府这些天家禽畜生的粪便,到处都是。
单是鸡鸭,每天都能收到上千只。
各种猪,羊,鹿,獐子,野鸡,山鸡,野猪,家猪,活的每天能够收到三五百只。
而腊味,腊肉,香肠,腊鸡,鸭,鹅,野味。
更是堆满了北凉王府。
北凉王又让人将这些年货,分发给有功将士,亦或是烈士家眷。
中止。
这些天整个北凉王府忙碌的要死。
就连秦布衣的魏王府邸,也收到了诸多拜年礼。
很多受了秦布衣恩惠的普通百姓,亦或是小家族族长家眷,还有各商盟掌柜。
金银珠宝这些就不用不说了。
最多的还是年货。
年货以吃食为主。
腊味自然是最多。
直接送活畜的也是各种各样。
京都周遭的世家大族庄园,普通百姓农户之家。
家禽交易在年关来到了一个峰值。
秦布衣从小就经历了北凉王府过年时的盛况。
以前暗叹,这样才叫有年味儿。
可过年过得多了,有时候就很头疼了。
北凉王府上,处理这些新鲜活畜,都成了头疼的问题。
家禽水产,猪羊野味,是真的过于多了一点。
而皇宫里的年礼,那就更丰富了。
虽说大周皇宫看起来冷冷清清。
后宫没什么人。
其实并不然。
整个皇宫,内侍,宫女,多达上万人。
虽说周宣帝时期,内侍宫女裁撤了大半。
可依旧有万人规模。
在以前,京都皇宫的宫女内侍,可是多达五万多人。
主要是宫殿规模庞大,需要守护,打扫的人手就更多。
觉得冷清,那只是相对于各个宫殿的主人,没多少人罢了。
实际其实非常热闹。
宫里有自己的市集。
就可想而知皇宫到底有何等规模了。
虽说女帝不被世家大族看得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