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79章 响震关中,诸葛亮兵取陇右(6K)

第179章 响震关中,诸葛亮兵取陇右(6K)(1/2)

目录
好书推荐: 港综:重生怒火,从监狱开始崛起免费阅读 重生:我爸太听劝了免费阅读 重生2014:大国科技之巅免费阅读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免费阅读 你好,心上人免费阅读 转世重生,我成为东南亚之王免费阅读 一入全息成病娇免费阅读 穿七零年代过美满人生免费阅读 我的游戏穿越系统免费阅读 男尊女贵之强制宠免费阅读

诸葛亮静坐席间,火光映照下羽扇轻摇,目光温润。

内心却是感慨良多。

由于诸葛亮无子,无法将一生所学传承子嗣,时常令诸葛亮深感遗憾。

虽有从胞兄诸葛瑾处过继了诸葛乔为子,但诸葛乔的天赋才能并不出众。

为此。

诸葛亮对诸葛乔的管教甚为严格,即便诸葛乔尚未及冠,也被诸葛亮安排去当了粮官。

又有马良之弟马谡。

原本诸葛亮是准备将马谡也带到身边历练的,又不知为何,马谡忽然被刘备委派去了长沙协助长沙太守马良理政。

虽然不明白刘备为何会如此,但诸葛亮也只能放弃让马谡跟着历练的想法。

邓艾虽然也有天赋和才能,但邓艾是刘封委托诸葛亮培养的,跟诸葛亮也不可能走得太亲密。

诸葛亮依旧没能寻到适合继承平生所学的门生。

不曾想。

竟然在冀县遇到了姜维!

了解得越多,诸葛亮对姜维就越有共鸣般的喜爱。

郡中衣冠,幼年丧父。

虽有不幸遭遇,但从未自暴自弃,反而勤勉于事,努力的提升自我的才能和名望,以求能获得功名光耀门楣。

行事也非残暴寡恩,而是极重情义,有仪容有气度,不坠名士之风。

才能和心性远胜诸葛乔和马谡,李邵、马良亦有不如。

等等。

这也是为何,一向事务繁忙的诸葛亮愿意花时间等姜维宿醉酒醒。

诸葛亮的礼遇,也令姜维颇为激动。

虽说昨夜故意宿醉等诸葛亮到来心存算计,但这也是乱世生存的基本。

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能只是道听途说就对某个人深信不疑。

倘若诸葛亮不能达到姜维的预期,那么姜维也会生出“诸葛亮不过如此”的想法,正如姜维先前会对梁绪称“若诸葛亮不能识破我计,灭之又何妨?”

君择臣,臣亦择君,是乱世常态。

姜维的目光清亮,言语间也是颇为恭敬:“我不能保家卫城,当不起丞相一声‘上士’。”

说话间。

姜维的内心也不由多了几分忐忑。

倘若面对的是旁人,姜维顶多是客套一阵,表达出“我愿意归附大汉”的意图即可,内心不会忐忑:

不外乎换个老板来打工,谈不上什么忠诚,皆是各取所需的利益罢了。

然而面对诸葛亮时,姜维却担心诸葛亮会因“不忠曹魏”而小觑自己。

昨日城下的时候口称“我虽不才,亦知忠义。食魏禄、守魏土,岂能因诸葛公三寸之舌就背主求荣?”,然后今早就改态度了?

怎么看,都不合理。

这种复杂的心境,让姜维在这瞬间竟生出了患得患失感,想归汉跟着诸葛亮,又怕被诸葛亮小觑。

姜维神态上的细微变化,并未瞒过诸葛亮的眼睛。

类似的心境,诸葛亮也没少见。

小觑?

那也得因人而异。

更何况。

在诸葛亮心中,曹魏只是伪魏。

姜维身为汉室郡吏之后,不守魏土,才是忠节。

儒雅的笑容在诸葛亮脸上浮现,一字一词皆如明灯一般照亮姜维的心底。

“将军本是汉室良吏之后,守的也应是汉家的城池,而非伪魏的城池。

曹丕篡权,亦非诸县官吏之过,乱世求存,本就不易;诸县官吏为保家室,不得不以伪魏为尊,此非德薄不忠,实乃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亮曾与燕王殿下论天下,燕王殿下言‘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汉室失势,本乃君臣肉食者之过,岂能因此而苛责天下人之忠节?

如今,陛下以太子为将率军收复失地,将军宁可被马遵问罪也不肯尽心助马遵守城,乃是大义。

能保家室,能复汉土,当得起‘上士’之名!”

诸葛亮是会说漂亮话的。

寥寥几句,就将姜维这个“降将”的身份披上了“大义”的外衣。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马遵不信任诸县官吏,将诸县官吏的家眷都扣留在了冀县。

姜维仅仅只是在冀县为官才得以跟家眷团聚,而其余诸县如礼县长贾坤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倘若需要靠扣留官吏的家眷才能让官吏心甘情愿的效忠,所谓的君臣大义也只是句笑话。

刘备虽然也会将官吏的家眷留在主城,但不会强行留下,更多是方便保护和慰问,而非扣留为质。

这就是为什么,史载黄权被迫降魏后不担心家眷会被刘备问罪,就连孟达的儿子都是被善待的。

刘封借后世顾炎武“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与诸葛亮论天下的论点,在诸葛亮引用后,也让姜维对新生的汉室更生敬意和期待。

刘备的养子刘封,姜维也是早有耳闻的。

弱冠之龄入西川,跟着刘备战西川、夺汉中、守上庸、保荆州,驱逐孙权于江陵,抵挡徐晃于麦城,又于南乡独战徐晃、夏侯尚、曹真、张郃等曹魏名将,于石阳败于禁斩文聘。

善战之名,早已传入曹魏各州。

而刘封,仅仅只是刘备的养子!

一个不能继承大统的养子,竟能为这个新生的汉室做到如此程度,更未表现出半点争嗣之意,令人惊叹。

姜维曾与梁绪等人探讨刘封,自问处于刘封的位置是断然做不到坦然的。

可偏偏刘封做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刘封为什么不担心“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不担心“功盖盖主而为主上所忌”?

这是姜维等人在探讨刘封后,最疑惑的地方。

莫非刘是要效仿王莽未篡位前的谦恭?

而今日。

在与诸葛亮交谈后,以及听到诸葛亮引用刘封的那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时,姜维忽然悟了。

以前会有诸般猜忌和不信,只因曹魏的风气大部分都是如此。

君疑臣,臣疑君,将疑卒,卒疑将,人人相疑。

遇事不决,羁押亲眷为人质。

如此环境下生存的人,自然对周围人都有一种天然的猜疑。

而这个新生的大汉,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个不同,让姜维也不由心生向往。

在诸葛亮那儒雅亲和的安抚下,姜维也终于放下了全部的戒心,叩首而泣:“丞相高义,令我惭愧!若丞相不嫌我粗鄙,我愿为丞相驱使。”

姜维是个高傲的人。

想让姜维叩首,曹真来了都没用,似马遵这等更是常有不屑。

而面对诸葛亮,姜维却是诚心叩首,愿为犬马!

诸葛亮就等着姜维这句话,心中大喜,连忙扶起姜维:“快快请起!今得将军,亮愿尝矣!”

笑声大起。

随后。

诸葛亮又招梁绪等人入内与姜维相见。

梁绪等人虽然官职高于姜维,但都以姜维为首。

见姜维已决定归汉,梁绪等人也不再迟疑,纷纷表态归附。

诸葛亮更是大喜。

若只有姜维归降,诸葛亮还需要另想办法让天水诸县归附,可有了梁绪等人,天水诸县都只需传檄而定!

能在冀县当功曹、主簿的,基本都是有郡望的。

天水诸县的官吏中,不少都是跟梁绪等人有牵涉的,或是亲朋,或是同门,或是祖辈有恩义,等等。

这也避免了诸葛亮直接用冀县的人质去要挟诸县官吏。

要让天水官吏心服口服,就得与曹魏的做法相反。

曹魏用人质来约束诸县官吏,诸葛亮就将人质释放,任其归家与亲人团聚。

真诚才是必杀技。

谁又会拒绝与亲人团聚的诱惑呢?

诸葛亮的这一决定,更是令姜维、梁绪等人感动莫名。

姜维更是激动请命:“郭淮在木门道部署了五百兵,守将胡遵乃是郭淮亲信,才兼文武,为伪魏已故雍州刺史、名仕张既以礼征辟。

此人颇善用兵,又感张既恩义礼遇,必不会投降,我愿引兵前往木门道,为丞相擒杀此人!”

诸葛亮沉吟了片刻:“非亮不信任伯约,既知胡遵善于用兵又不会投降,就应趁胜以大势力压。

否则让胡遵觅得机会反袭祁山,亮唯恐会惊吓了太子;魏延、张翼二将,可引兵与伯约同往。”

诸葛亮也不迟疑。

木门道是冀县通往祁山的咽喉,若不能取得木门道,往返祁山就得再绕上邽。

对于今后在天水的防守和反攻是极为不利的。

木门道是必须且要尽快拿下的!

若是耽误了时间,真让胡遵来个“围魏救赵”,必会打乱诸葛亮在天水的全盘计划。

而事实也如诸葛亮所预料。

冀县的变故,木门道的胡遵已经得知。

马遵在逃跑的时候也没忘记派人通知胡遵,显然是想借胡遵之口来增加“姜维等人勾结诸葛亮才导致失守冀县”这个借口的说服力。

故而。

在确定了冀县已经被汉军攻下的情报且对比了双方的军力和己方的处境后,胡遵决定放弃木门道,走木门道反攻祁山,以求扰乱诸葛亮在天水的计划。

胡遵的反应快。

诸葛亮的反应更快。

晌午一过,还未等胡遵来得及放弃木门道,魏延、张翼和姜维就已经引兵抵达。

胡遵见势不妙,直接弃守木门道,也不敢前往祁山,而是绕小路往上邽而走。

魏延等人则是趁势拿下了木门道,打通了冀县跟祁山往返的最短通道。

随着梁绪等人奉诸葛亮军令传檄诸县、又送还诸县家眷,天水郡诸官吏纷纷请降归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众神皆当死去免费阅读 娱乐:老婆住口,这个不能播!免费阅读 全民觉醒?我有无限光环免费阅读 重返88,白眼狼前妻悔哭了!免费阅读 京港欲醉免费阅读 我的灵境巅峰路免费阅读 普通人当首领,是不是太荒谬了!免费阅读 天堂在上免费阅读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免费阅读 重生后,我继承了世界五百强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