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走向新时代?(1/2)
第653章走向新时代
刘备的支持下,邢道荣的开挂下,大汉的科技开始了腾飞。
邢道荣感觉自己怎么好像路走偏了,但又感觉没偏移。
按理来说,这年头一统天下,驱除外族隐患,邢道荣做的便够了。
只是一想到能帮助自己民族统一整合世界,邢道荣实在心头难以忍住。
这一下放出来自己全部知识,本来是只想建立一个智库,结果全被这个时代的精英们给吸收过去了。
而在各种新奇的实验过后,这个时代的精英们很快发现一切科技的基础。
炼钢术!
这也是邢道荣在书中所写的。
世间之铁,皆可变钢。
钢材更加兼顾,耐用,更不会容易遭受腐蚀。
诸葛亮们一看到这个,就知道钢比铁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可塑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交通等领域。
再一看…又写着“高温去杂,可使铁变钢”。
这答案都告诉自己了,还能闲着么
于是工匠坊,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其实铁变成钢的关键不仅在于降低碳含量和去除杂质,还得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和热处理来调整钢的性能。
但后面那段的理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
只能在历代摸索中进行。
不过有前面那半句倒是也够忙活的了。
首先…就是高温的获取。
通过设计更好的封闭式的窑炉,利用热量的积聚和反射来提高温度。
说起来,荀家那小子似乎还真有天赋。
蒸汽水车设计完成后,他又设计了龙窑和馒头窑,通过长烟道和拱形结构,使热量分布更均匀,温度可达千余度!
再采用竖式结构,利用烟囱效应增强空气流动,从而提高炉内温度。高炉内部用耐火材料——粘土砌筑,能够承受高温。
邢道荣看的已经彻底麻木了。
便说荀俣设计的这炉窑,和日后的土窑几乎是没什么区别了。
阳光洒在土窑的外墙上,窑顶的烟囱中缓缓升起一缕青烟,显得宁静而神秘。
邢道荣走近土窑,看到窑内的设计时,顿时目瞪口呆,彻底麻木。
窑内结构精巧,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于放置陶坯,下层则是燃烧室。
燃烧室中,木炭和煤炭分层堆放,通风口设计得恰到好处,既能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又能让热量均匀分布。
窑壁用耐火黏土砌成,表面光滑如镜,显然经过精心打磨。
窑顶的烟囱高高耸立,利用烟囱效应将热气迅速抽离,使窑内温度迅速升高。
简直…精妙的和一个仪器造出来的一样!
虽然有了准备,但邢道荣依旧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喃喃道:“这…这简直是鬼斧神工!荀先生,此窑设计之精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邢道荣说着转头看向荀俣,眼中满是震撼与钦佩。
荀俣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谦逊地说道:“大将军过奖了,此窑能成,全赖将军平日里的指点与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