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科技巨佬带来的生产力进步(1/2)
洛阳城,新建立才一个月有余的文学馆中。
“陛下,茶水来了。”钱平用眼睛劝退了不识趣的小太监后,接过小太监捧着的托盘,殷勤的来到李承乾身边小声说道:“这都是三月刚下的明前茶,您尝尝。”
“给宋先生送去没有?”李承乾看着手中刚刚原作者默写出来的天工开物,头也不抬的问道。
“已经送去了。”
钱平一边帮李承乾倒茶,一边小声回答道:“这次从宫中带出来的赏赐,宋先生都很喜欢。”
“喜欢就好,宋先生对于大唐而言,当抵得上两个静塞军。”李承乾觉得自己确实挺有能力的,能够拔擢出这样的科技巨佬出来。
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都是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
天赋本来就是不讲道理的,他只是将自己的天赋最大程度利用了一下而已。
系统,让我看看你的极限!
“两...两个静塞军!”钱平整个人都抖了一下,他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平平无奇的书生,为什么会抵得上两个静塞军。
他知道这位名叫宋应星的士子,深受皇帝的喜爱,不仅为他拨款修建了一座文学馆,还调了一批士子和启蒙结束的幼童加入文学馆中。
说是要这群人跟着宋应星学原学。
可这个原学..不应该跟着孔颖达孔圣人学吗?
怎么会跟着一个还是籍籍无名的书生士子学习?
不过后来随着孔颖达出来为宋应星站台,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个名叫宋应星的,居然是原学圣人的大弟子。
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颜回与孔夫子一样。
当然这是外人看来,对于李承乾来讲,只不过是自己老师替自己养了那么多年的名望,终于到了提现的时候而已。
在孔颖达的名望下,原学即科学原来如此学派蒙着儒学的皮囊就这么现世了。
“看来和珅的记忆并没有出错啊,这就是天工开物。”李承乾心中也放心了。
和珅在抛开大贪官的外皮之后,里面还是一个小型的四库全书,他的记忆力堪称恐怖。
不过在这些大官当中,过目不忘也不过是基操而已。
但李承乾还是怕和珅默写出来的《天工开物》等书籍有些误差,在这些东西上,往往一些细微的差距,便会导致结果不尽人意。
如今两两对比以后,即便是复原出来的东西有问题,也能交给宋应星,让他去解决。
“陛下,臣的天工开物,可有错漏?”
“没有没有。”李承乾听到宋应星的声音,颇为欣喜的说道:“有此物在,大唐便可以步入盛世了。”
“不然,能够让大唐步入盛世的只有陛下,而非一件死物。”宋应星摇摇头说道:“要是仅凭借一本书就可以治世的话,王朝便不会更替了。”
硬了,钱平的拳头硬了。
这些人怎么都这么会舔?
这种阿谀奉承的话,不该是他们这些无根之人才会说出来的话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