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职场里为什么很多事说出来就没意思了(2/2)
?
3.社会兴趣与他人视角
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人类是社会性存在,渴望通过互动获得认可与归属感。
?在不讲出来时:
你沉浸在自我体验中,这是一种内在的满足感。在这个阶段,你不需要外界的反馈,想法的价值完全由你自己赋予。
?在讲出来之后:
一旦进入社会互动场景,事情的有趣程度受到他人的视角和评价的影响。如果听众的兴趣不高,你可能会感到孤立或被忽视,进而觉得这件事不值得再讨论。
阿德勒的视角:
你的社会兴趣决定了你对他人反应的在意程度。如果你高度依赖外界的认可,讲出来后得不到理想的反馈时,你会迅速失去兴趣。而如果你拥有较强的自我肯定能力,即使他人不感兴趣,你也能维持对事物的热情。
?
4.生活风格与自我保护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即个体面对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时,人们选择“不讲出来”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在不讲出来时:
你对事件保有主动权,想法仍然处于主观世界中,不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威胁。这种状态下,你的自尊心是完整的,生活风格保持稳定。
?在讲出来之后:
你暴露了内心的想法,面对潜在的否定或不认同。如果你的生活风格倾向于规避失败或批评,那么一旦现实反馈不如预期,你会倾向于贬低这件事的价值,以避免进一步的自尊损失。
阿德勒的视角:
这种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告诉自己“这件事其实也没那么有趣”,你避免了直面他人评价所带来的不适感。
?
5.归属感与自我认同
阿德勒认为,归属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人们希望自己分享的想法能得到认同,从而加强与他人的联系。
?在不讲出来时:
你的内心体验是独特且完整的,你认为它有趣,是因为它与你的个人经历、情感和认知紧密相关。这种体验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
?在讲出来之后:
如果听众无法共鸣,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缺乏价值,进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孤立感。
阿德勒的视角:
归属感的缺失会削弱你对事件的兴趣。如果他人无法理解或回应你的分享,你可能会选择淡化事件的重要性,以减少心理上的失落感。
?
总结:阿德勒的整体解读
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讲出来就没意思了”的核心原因在于:
1.优越感的消退:分享之后,失去了原有的信息优势和自我满足感。
2.目标落差:实际反馈与想象中的理想结果存在差距。
3.社会兴趣的阻碍:缺乏共鸣时,个体会感到孤立和无趣。
4.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否定事件的趣味性来避免面对负面评价。
5.归属感缺失:未获得期待中的认同,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
解决方式:
如果你想减少这种“讲出来就没意思了”的感觉,可以尝试:
?调整预期:接受他人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你的想法,降低对反馈的过度依赖。
?享受自我满足:把享受想法本身的乐趣作为目标,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他人认可。
?培养社会兴趣:通过倾听他人、共情和分享,建立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
?增强自我肯定:即使没有获得期待中的共鸣,也能认可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你会逐渐减少因外界反应而产生的心理落差,更加享受思考和分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