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领导者(1/2)
拿到这批木料后,苏尚心中便反复琢磨着两个问题:其一,这批木料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其二,相公既已来到泗水县,缘何不愿现身与自己相见。
于她而言,后者私心更重,亦让她陷入深深的纠结之中。而前者的缘由,同样令她苦思冥想。良久,在这苦恼与未知的迷茫里,她仿若觅得了一丝头绪。
相公自北边一路南下,打着范海琴的旗号,惹得不少人恼怒。然而,却未遭遇多少波折,亦未曾听闻其遭人围困剿杀之类的消息,反倒一路顺遂,畅行无阻。
苏尚虽非谋略高手,却也竭尽全力去思索相公此举的深意以及背后可能引发的结果。从当下局势来看,水梁山中的各方势力,似乎并未将相公太过放在心上。换个说法,他们默许了范海琴所代表的势力。照此情形,水梁三十六帮,日后极有可能再添新员。
如此一想,相公此前的所作所为,便有了合理的解释。在范海琴抵达泗水县之前,这风声便已四处传扬。直至今日,范海琴在泗水县着手建厂,此事才算尘埃落定。
几日前,有几股势力前来,以颇为诱人的价码拉拢范海琴,此事苏尚亦是知晓。结果与当下的局面相仿,范海琴严词拒绝,甚至还将对方狠狠斥责了一番。
这些人,大多来头不小。苏尚难以深究他们背后势力的真实想法。但从整个水梁山的布局而言,范海琴与自己合作已然板上钉钉,且就此在此地扎根。
关注此事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他们在意的并非范海琴的生意,而是担忧她会抢走自己的饭碗。重点并非针对范海琴个人,而是她来泗水县建厂这一行为。
加之苏尚与燕王有过接触,自身的存在,使得所有事情都变得敏感且令人不安。昨日夜里,在她尚不明就里之时,相公恰在此时送来了这批木料,致使她的名字再度在县里商户间传开。
直至此刻,苏尚终于明白相公为何未曾露面。当所有事件交织在一起,组成的这张大网,脉络逐渐清晰,她终于得以窥见前方的道路,以及途中可能遭遇的荆棘。
去年,她随相公在清河县做事。如今,她将在相公的辅助下,主持这场斗争,而她,亦将成为整个事件的核心领导者。
身处这般局势,苏尚嘱托法昭临留意县内商户们的动向。依她判断,不出意外的话,商户之间恐将陷入纷争。
这是她基于自身判断分析得出的结论。所谓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倘若商户们相互争斗,于她而言,无疑是件好事。总而言之,只要这些人并非铁板一块,对自己的威胁便不会太大。
思及此,苏尚招来师爷。此人言辞刻薄,起初对苏尚这个县令也多有轻视,不过都是些礼节上的琐事,苏尚倒也并不在意。如今,县里来了位大商户与她合作,这位师爷相较初次见面时,态度客气了许多。
“老爷,您唤我何事?”
衙门之中,留在此处等候差事的衙役,大多也都住在这里,师爷亦是如此。起初,他并未将这位女官放在眼里,心想她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或许折腾几日便会放弃。未曾想,苏尚一趟北上,不仅面见了燕王,归来时还引得大商户主动寻求合作。
他整日居于县衙,本无多少事务可做,便随着苏尚四处忙碌。没承想,时日不长,苏尚竟真做出了些许成绩。尽管如此,对于泗水县城中潜藏在暗处的势力,他作为一个小小的师爷,心中惧怕不已,生怕苏尚会安排他去做一些危及性命之事。
“近来外边流言蜚语众多,我都有所耳闻。范大东家原本有意与祝家庄做生意,如今却与我合作了。我且问你,这祝家庄究竟是何来历?”
苏尚记得清楚,相公曾在祝家庄逗留了一段时间。以相公的为人,向来未雨绸缪,必定有所谋划,绝不可能如传闻那般,仅仅只是代表范海琴与祝家庄洽谈生意这般简单。
师爷这一角色虽不起眼,却胜在在此地生活已久,对本地之事,定然知晓不少。
听闻此问,师爷顿时松了口气。他可不想像那些衙役一样,某天被人发现惨死在荒野之中。若只是打听事情,那便再好不过了。
“这祝家庄啊,庄主名叫祝宏,乃是外来之人,原本并不在此地……”
师爷絮絮叨叨地讲了起来,所提供的消息颇为详尽,从祝宏如何迁徙至此,怎样发家致富,再到如今成为一方势力的整个过程,事无巨细,说得倒也清楚。还提及在祝家庄旁,另有两个小庄子,仰仗着祝家庄生存,三者形成三角之势。若与之不合的徐虎贸然攻打,三家联合之下,徐虎定难讨得便宜。
“听你所言,这三个庄子向来本分,未曾做过打家劫舍、走私贩烟之类的勾当?”苏尚听后,不禁来了兴致。来此之前,她只听闻外头势力凶狠残暴,却未曾料到,在这水梁山中,竟还有这般人物存在。
师爷小眼睛一瞪,满脸难以置信,高声说道:“这怎么可能!天下乌鸦一般黑,在这泗水县,就连水都是黑的。他们如今不做,可不代表从前没做过。大多富商皆是靠着不正当手段发家,待生意做大后,便开始洗白,接着与官府合作,谋求更大的利益。官府见有利可图,自然不会深究,久而久之,外人便将此事抛诸脑后了。真要有良心,能赚得大钱,做成大买卖?”
他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说到后面,才意识到自家老爷的祖家便是商户,这话出口,实在不妥。不过,一个有背景之人,来此做县令却如此寒酸,又怎会是商户背景?这般一想,便闭上了嘴,不再多言。
苏尚一字不漏地听完,她并不在意别人对商户的看法。多数文人之所以看不起商人,很大程度便是因为此,认为商人败坏世俗风气,令人厌恶。
世道如此,身处洪流之中的商人们,无论大小,皆渴望在各种场合获得认可,也就是所谓的话语权。而祝家庄如今的形势,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愈发让苏尚觉得祝宏此人深谋远虑,绝非师爷所言那般简单。仅仅是生意做大后便洗白自己,这般商人,往往都需要有一个立身之本,而祝宏却似乎并非如此。
“看来,我有必要去接触一番。”
于是,苏尚唤来衙役,让其帮忙送去拜帖。泗水县与水龙岗相距不远,这两日天空放晴,烈日高悬,此前被雨水打湿的泥路,又变得干硬,行走起来颠簸不已。
到了第二天清晨,苏尚早早独自出发。她留下小翠看家,而法昭临则负责留意泗水县内众多商户的动向。
对于法昭临而言,起初,这是件颇为无聊的差事,类似于盯梢。她可是法家代表之一法正的宝贝女儿,怎能做这般下人之事?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她提起了兴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