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自取灭亡的朱玫(4)拥立新帝惹祸上身(1/2)
朱玫从散关带着半路遇到的襄王李煴返归凤翔,与王重荣、李昌符联合上疏,奏请诛杀田令孜。这样的奏疏已经不知上了多少次了,田令孜依旧安然无恙!
朱玫、李昌符又派人劝说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在险要地段设置障碍,烧毁沿途驿站,阻止僖宗与田令孜通行,僖宗只得绕道而行。
在前有崎岖山谷,后有追兵拦截的情况下,僖宗一行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进入山南(陕西汉中)境内。
石君涉眼见阻拦不住,又不能真的与天子正面对抗,只得弃城投奔朱玫。
光启二年(886年)三月初四,宰相萧遘等百余人在凤翔联名上表,列举田令孜及其同党韦昭度罪状,请求将他们处死。
三月十七日,僖宗抵达兴元(陕西汉中)。任命御史大夫孔纬、翰林学士杜让能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做上了乱世宰相。
同时,委派王建戍守三泉(陕西汉中宁强县);晋晖、张造屯驻黑水,修缮栈道,恢复与外界交通。
为了表彰王建护驾有功,还让王建遥领壁州刺史(州府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
所谓“遥领”,其实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僖宗现在什么权力都没有,只能以这种方式褒奖先进,“遥领”职务的做法也自此开始。
又诏令王重荣,让他从河中(山西永济)调拨十五万斛(1斛约为60公斤)粮食送往兴元。王重荣上表宣称,如果不处死田令孜,拒绝接受诏命。
朱玫看到在舆论如此压迫的情况下,都无法使田令孜离开僖宗,加之无意得到了襄王李煴,便产生了换帝的想法!
于是,他找到宰相萧遘,试探的说:“黄巢造反期间,圣上在兴元、成都六年,中原将士冒死作战,广大百姓供运粮草,战死、饿死的不计其数,这才收复京城。”
“如今天下人都在贺喜天子重归,圣上却把勤王的功劳全都记在宦官身上,并给了他们巨大权力,让他们败坏纲纪、骚扰藩镇,以至祸乱不绝。”
“朱玫我奉命迎接圣驾,不但没有得到信任,反而像是在胁迫君王。我们报国之心已经用到极致,不惜拼尽全力与逆贼交战,又怎能再让我们低头顺耳的听任阉人摆布!”
“李氏子孙众多,相公何不站到社稷全局角度,调整一下思路!”
萧遘听出了朱玫的话外音,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萧遘哪里敢接,当即表态道:“主上登基十余年,并没犯下什么过失。都是因为田令孜专权,这才使圣驾难安。每次谈及此事,主上都会伤心落泪的不能自已。近日里发生的这次祸事,主上并没有想走的意思,全是田令孜陈兵殿前胁迫主上。罪过都在田令孜,天下人谁不知道!足下若是还尽忠于朝廷,就请率军返回驻地,上表迎接圣驾。”
“至于废立君王这样的大事,即便连伊尹、霍光都感到为难,恕萧遘我不敢从命!”
朱玫听他絮叨半天早就烦了,直接走出门当众宣布:“我要立李煴为帝,有敢持异义者,斩!”
四月初三,朱玫逼迫朝廷百官拥奉襄王李煴代监军国大事,并与他们在石鼻驿(陕西省宝鸡市以东)结盟。
四月初六,李煴接受册封,朱玫自任左、右神策十军使,率领百官与李煴返回长安。
五月,朱玫自任侍中、诸道盐铁、转运等职,成为“伪朝廷”绝对“一号”。为了与僖宗争夺李唐王朝的正朔地位,他以李煴名义大行封赏,取悦朝中高官和各地藩镇,并遣使前往各地宣谕。
这天下早就让田令孜给祸害惨了,说是人神共愤都毫不为过!因此,僖宗虽还在位,但仍有多数藩镇表示愿意接受李煴。与僖宗撕破脸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居然还上疏劝李煴登基!这对僖宗来讲,简直是个沉重的笑话!
朱玫这番操作表现的高调至极,俨然像个幕后君王!完全忘记了曾经的战友、凤翔节度使李昌符。
这两人原本共同反对王重荣,共同拦阻田令孜,又共同谋议拥立襄王李煴。而现在肉和汤都被朱玫吃了,他李昌符却啥也没得到。恼怒万分之下,李昌符转头派人赴兴元,向僖宗宣示效忠。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李煴既要称帝,僖宗必须废除。为了永绝后患,朱玫指派大将王行瑜,率领五万邠宁军进击兴元。在散关附近遇到神策军将领杨晟的顽强阻击,有了上次经验,王行瑜准备的相当充分。激战之下,杨晟力战不支弃关而逃,王行瑜乘胜进至凤州(陕西宝鸡市凤县)。
此时,由于各地进献的贡赋大都送往长安,位居兴元的僖宗君臣没有任何物资来源,过得非常拮据,经常吃不饱饭。僖宗无法可想,每天只是伤心叹气。
杜让能劝他:“当年杨复光与王重荣共同攻破黄巢收复京城,关系极好。杨复恭是杨复光兄长,如果派重臣向王重荣晓以大义,并转告他是杨复恭的意思,想必能够让他回心转意。”
僖宗采纳了杜让能提议,安排右谏议大夫刘崇望出使河中。
老于世故的王重荣听说田令孜已经离开朝廷外调为西川监军,且断定凭借朱玫那两下子绝对难成气候,立即表示听从朝廷指令,并向兴元送去十万匹绢,以解僖宗燃眉之急。同时奏请发兵征讨朱玫,为当初盐池违诏一事赎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