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68章 备用方案

第468章 备用方案(1/2)

目录
好书推荐: 兵王修道:身边量产仙帝免费阅读 彼岸重华免费阅读 职场风流免费阅读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免费阅读 进错房!误惹战少,娇妻休想逃免费阅读 花都大仙医免费阅读 躺平:老婆修炼我变强免费阅读 师娘赶下山:九个师姐绝色倾城免费阅读 欢乐界免费阅读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免费阅读

第468章备用方案

只是说到具体的作战方式,郅都拿出的预案,却又让刘荣有些迟疑了。

根据郅都的预测,如果高阙之战果真在腊月发起,那即便少府内帑拼尽全力,也依旧避免不了将士们,因寒冷的天气而出现非战斗减员。

——腊月,也就是冬十二月,是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间。

而涉冰过河,突袭高阙,也必然是半夜突袭作战。

冬十二月的凛冬,夜半时分,而且还是塞外的高阙、冰封的河面……

这种种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郅都给出的大致结论是:点燃高阙之战的先锋部队,至少要有三万人成功渡河,并维持战斗力。

而这,至少需要郅都带着五万人,从博望城趁夜出发。

也就是说,战争爆发之前,汉室就要先遭受高达两万人的非战斗减员。

不会死太多人。

大部分人只是冻伤,严重点的因伤致残,情况好一些的,也不过是被冻的暂时失去战斗力。

但这个数字,也依旧是让刘荣——让明白‘慈不掌兵’这个道理的刘荣,都不免有些迟疑了。

五万人从博望城出发,到了河对岸的高阙下,就只剩三万可战之兵;

这还只是先锋。

先锋部队打响战斗,自然还要有后续主力部队跟进,发起对高阙的全面攻击。

就连先锋都有五万人——哪怕是按‘先锋三万人’来算,跟进的主力部队,也至少要有五到八万。

这,就是十万人以上的兵力投入了。

且不说这十万人,有多少人会被活活冻死,又或是如当年,白登山上的南北两军禁卒那般,被冻伤、冻残。

单就是这十万人的御寒衣物、攻关军械,以及酒肉等额外御寒手段等等,都是一笔无比庞大的支出。

当然了,只要高阙打的下来,一切都好说。

文景之治为汉家积攒下的家底,足够支撑刘荣掌控下的汉室,发起至少数十场高阙之战,又或是三到五场汉匈全面战役。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荣,能将这丰厚家底当做试错成本。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如果高阙能拿下来,那即便拿出少府内帑一成以上的家底,刘荣也不会心疼。

因为值。

刘荣也同样能接受成千上万,乃至数万人的伤亡。

还是因为值。

高阙,值得刘荣投入相当程度的成本。

但正如郅都方才所言:无论如何,攻打高阙,都绝不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甚至都不是一笔肯定能做成的买卖。

最理想的结果,自然是汉家以合理范围内的最小代价,如千八百号人阵亡、几千人伤残的代价,在极短的时间内夺得高阙。

但最糟糕的结果却是:汉军将士死伤无数,伤亡惨重,府库投入巨大,战斗久不分胜负而陷入拉锯。

最终,汉家损失一大批战斗骨干,军心士气、民心民意一落千丈,府库耗费海量的资源,却只能灰溜溜的从高阙撤回博望城。

而后,便是匈奴人必定会发起的反扑。

博望城首当其冲,幕南地区陷入动荡,北地、陇右一线,又要再度成为汉家需要布置防线的边境、前线。

最要命的是:后面这一种糟糕的结果,成真的概率不低于三成!

而前面那种最理想的状况,达成的可能性却不足两成。

余下五成,则是汉家付出惨痛的代价,终如愿夺取高阙,却也一战而伤筋动骨,短时间内无力再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只能艰难固守高阙。

这样一来,高阙非但无法成为汉室进一步扩张势力,进而野望河西、幕南的战略支点,反而还会成为匈奴人给汉家‘放血’的刀口。

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匈奴人都会年年来攻打高阙,汉家也会不断派出新生力量,补充高阙的兵力损失。

一直不断的死人,一直不断的运输后勤物资。

直到最终,要么是府库被耗空,汉家只能放弃高阙,甚至更进一步放弃河套,退回长城内;

要么,是汉家在府库被耗空前缓过劲来,却也没了继续进取的民心、士气等条件,进退两难……

明白了这些,其实就不难理解刘荣先前,那句‘高阙系我汉家国运’的真正含义了。

从军事角度上来讲,这场高阙之战,汉家唯一的目标,就是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拿下高阙。

战争结果,只有拿下高阙、没拿下高阙这两种。

但若是把视角拉长,从单看这一场高阙之战,衍生到看整个汉匈未来战略走向的高度,那此战,汉家要做的就不单是拿下高阙了。

——首先要快!

汉家必须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好是十到十五日之内,无比迅速地拿下高阙!

因为攻坚战,一旦被拖入拉锯阶段,就大概率无法成功,且极其打击军心士气,乃至于民心民意!

只有快,汉家才能在幕南地区的其余匈奴部族没反应过来、还没来得及源源不断支援高阙前,相对轻松的将高阙拿下。

一旦战事拖延,那高阙的防备力量,必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攻打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使得战争的走向,愈发朝着不利于汉家的方向发展。

所以,速战速决,是汉家必须要做到的。

其次,便是伤亡。

还是那句话。

刘荣手里有钱。

父、祖合力缔造的文景之治,为刘荣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家底。

如果是要钱,那再多的钱刘荣都得起,也舍得为高阙。

但人命——将士们的伤亡状况,却不是刘荣舍不舍得的问题,而是天下人能不能接受、能不能认可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寻常百姓,都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甚至是没离开过自己所在的县、乡。

跟他们说高阙多么多么雄伟、多么多么难打,他们没见过,便自然体会不到。

他们只知道:仅仅只是一场攻坚战,汉家就死了不知多少大好儿郎,又有多少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落下伤残,从此成为了家里的累赘。

而且这一切,不会是他们道听途说来的,而是亲眼看着左邻右舍,乃至自己家的顶梁柱,沦落到那般凄惨的下场。

他们也不会明白高阙的重要性,以及高阙对汉室未来战略部署的意义。

他们只知道:死了很多人,残了很多人。

了很多钱,就得了个故秦遗弃的破关隘。

这仗打的不值。

这仗,不该打。

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再要打仗,他们就会说:别了吧

也别跟我说河西有多大、幕南有多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免费阅读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免费阅读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免费阅读 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免费阅读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免费阅读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免费阅读 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免费阅读 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免费阅读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免费阅读 短视频:跪下,不准站起来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