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 > 晋末长剑 > 文明的假设

文明的假设(1/2)

目录
好书推荐: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免费阅读 剑指燕云免费阅读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免费阅读 从1987开始免费阅读 北城枭雄免费阅读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免费阅读 开局:被系统关成了精神病免费阅读 别叫我恶魔免费阅读 百鬼末世:我成了最强御鬼师免费阅读 师弟们都是大佬,那我只能开挂了免费阅读

发现很多人不了解黑麦这种农作物,就简单介绍下吧。

一、起源

黑麦最初其实是一种野草,而且是小麦田里常见的野草。

在大约中国夏商时代,那是一个气候温暖期,到商朝后期结束,进入寒冷期,世界其他地方大同小异。

在那个温暖期,中国中原有犀牛、大象,可见气候炎热的程度。

在中亚、西亚,小麦能种到很远的北方,同样是因为气候太温暖了。

但在进入寒冷期后,事情产生了变化,小麦种植线开始逐步南移,原本适合种小麦的地方变得不适宜了,因为太冷。

而黑麦则适应了环境,并且在竞争中打败了小麦,成为当地主导优势作物。而在气候越来越恶劣的时候,黑麦很可能与当地残存的小麦杂交,变成了谷物。

这个时候,黑麦就成了寒冷地区的优势农作物了,主要产区在阿富汗高寒山区、波斯部分地区。

由于其起源过程,黑麦具有极强的寒冷抗性及杂交能力。

有人曾做过实验,地点是勃兰登堡(这地方不太适合小麦种植,非德国传统小麦种植区),小麦、黑麦1:1间种,三年时间内小麦全部变成了黑麦作物。

以上实验表明:哪里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小麦生长,适应性更强的黑麦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传播,击败敌人的速度快得惊人。

土耳其寒冷山区的农民经常尽力清除小麦田里的黑麦,但没过几年,黑麦又从小麦田外围边缘开始入侵。

这个事例表明:在小麦、黑麦都能适应的气候条件下,黑麦仍然很顽强,想方设法抢夺优势作物的地位,如果没有土耳其农民的人为干涉,小麦会落败。

二、种植

黑麦向西传入罗马帝国后,一开始并不受重视。

当时罗马人种植的是二粒小麦(四倍体)、面包小麦(六倍体)和大麦,一粒小麦(二倍体)被认为是杂草——也有科学家认为一粒小麦是杂草入侵二粒小麦田杂交产生的。

面包小麦(六倍体),起源有争议,据说是山羊草入侵二粒小麦衍生而来的。

麦田中混杂着大量杂草,其中很多是各种小麦的亲本类型植物,杂交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比如斯佩尔特小麦(六倍体),这是一种二粒小麦自西亚传入欧洲后在当地杂交出来的一种作物,最初出现在瑞士。

还有球棒小麦等玩意(带山羊草染色体),怀疑也是山羊草与四倍体小麦杂交出来的六倍体小麦。

扯远了,现在谈黑麦。

黑麦是二倍体,进入罗马帝国后最先得到一定规模种植的是阿尔卑斯山区,然后在高卢传播,成为当地贫瘠寒冷的山区以及有大量干硬土壤地带的首选农作物。

再后来,慢慢进入蛮族区域,比如德意志中部、北部。

罗马灭亡后,在斯拉夫地区广泛传播——注意,这里是“早期斯拉夫地区”,如霍尔斯坦、勃兰登堡、萨克森、西里西亚等,现今德国的东部地区都是中世纪德意志人征服、驱逐斯拉夫人得来的土地。

黑麦还在这一时间传播进了英国。

甚至!因为蛮族入侵,黑麦居然又黑色幽默般传回了意大利北部乃至意大利南部。

不过进入意大利南部的很可能是当时出现的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即二倍体黑麦和六倍体小麦搞出来的一种黑小麦或小黑麦(我也不知道是六倍体还是八倍体……)。

黑小麦或小黑麦是好东西啊,兼具小麦的产量以及黑麦的抗逆性——抗逆性是一种学术术语,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

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流行开来,可能是实在太难吃了。

最后总结一下,在黑麦传入欧洲后,大体形成了一个格局——

西欧贵族老爷吃面包小麦,因为它能搞出最优质的面包粉,但这种小麦不够抗病,没法大规模推广,只能专供老爷,在中世纪早期(中国南北朝时期),面包小麦居然种在菜园里!!!

普通人吃四倍体二粒小麦——如果能吃到麦子的话,毕竟农奴吃不到自己种的粮食很正常嘛。

蛮子因为多在冷得一笔的中东欧、北欧,所以吃黑麦或燕麦——燕麦最初也被认为是杂草,混在二粒小麦中,一起自西亚传入欧洲,在当地不知道怎么瞎搞杂交,整出来了作为谷物的燕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兴亡云烟事免费阅读 大乾末年:渲染红色天下免费阅读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免费阅读 侍炎免费阅读 暗夜风声免费阅读 娇小玲珑的芈瑶免费阅读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免费阅读 未婚妻悔婚,我封王你别哭免费阅读 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免费阅读 不列颠之主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