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渡口之问(1/2)
年关将近,山庄里开始陆续挂上了彩灯,运送物资的马车也似乎多了起来。
看着山庄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唐叶封心里在想,自己是不是该走了。
以往每逢过年时,也是唐叶封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阿兄总会给他买新衣服,还会给他些压岁钱。他那些“闲书”也多是用这些压岁钱买的。
而且,从小到大,哪怕是在阿兄入赘郑家之后,他兄弟二人也一直是在一起过年的。
今日是腊月二十八,以往到了这个时候,阿兄应该已经买好了新衣服,然后藏在某个地方,就等着给唐叶封一个“惊喜”了。
不过,这其实不是让唐叶封觉得自己该走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没脸,也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
因为,他对顾唯亭的一切怀疑已经全部落空了:他肩膀上的伤是真的,而归德府也传来了消息,司马一家逃狱未遂,司马荣以下三十九口被当场击杀。
在庐州城内,缉拿司马家逃犯的海捕文书也贴了出来,就贴在了之前缉拿司马木兰海捕文书旁边。
为此,木兰还特意冒险去确认过,要缉拿的正是刘管家和家中的几位丫鬟,其中还包括她的丫鬟秋砚。
在回到山庄之后,木兰也穿起了孝服。
唐叶封很想去安慰她,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而且,木兰身边也不缺安慰的人,除了小七之外,顾唯亭也几乎每日都要去探望一番,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他甚至还特意寻了个会做归德府菜的厨子,每日单独给木兰做些可口的饭菜。
唐叶封也偷偷问过小七,据小七说,木兰每日几乎很少说话,似乎一心只想着复仇之事。而顾唯亭则一直在劝慰她,要她从长计议。
想来想去,唐叶封还是决定要走。而且此时离开,他还能在赶除夕前回到村里,和阿兄一起团年。
打定了主意之后,唐叶封简单收拾了一下包袱,便决定去向顾唯亭辞行。
他其实不想去,可没有得到顾唯亭的首肯,山庄大门处的守卫是不会放行的。
当他见到顾唯亭时,顾唯亭正在书房内看书。唐叶封忍不住瞟了一眼,发现他看的是一本兵书:《六韬》。
当唐叶封表明来意之后,顾唯亭虽然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唐家小哥若是执意要走,愚下也不便强留。”顾唯亭客气地道,“不过,小哥也应该知道,我这山庄乃是一处隐秘所在,况且愚下又刚刚去过归德府,所以……”
“郎君尽管放心,我唐叶封虽说没什么本事,但出卖朋友之事是绝不会做的。”唐叶封道,“我只当从未过来此处便是。”
“喔,小哥也把愚下当成朋友了?”顾唯亭似乎有些意外。
其实,唐叶封方才说的“朋友”指的是木兰和小七,而顾唯亭如此一问,他心里也顿时意识到了什么。
“郎君曾经出手救过在下,在下岂敢忘恩。”唐叶封并未正面回答,而是顺水推舟道。
“什么恩不恩的,小哥不必在意。”顾唯亭接着道,“我还以为小哥是对愚下一直存有成见,所以才执意要离开。”
此言一出,唐叶封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一定是木兰或小七和顾唯亭说过什么了。
“郎君误会了,只是在下才疏学浅,又手无缚鸡之力,留在此处也没什么用,所以还是回家算了。”唐叶封道,“何况,木兰姑娘和小七有顾郎君相助,在下也就放心了。”
“诶,小哥不必自谦。”顾唯亭道,“我听木兰说过,小哥不仅博学广识,还足智多谋,又岂能是无用之人。”
“那只是些雕虫小技罢了,上不得台面。”唐叶封回道。
“我看不然,别的不说,你当日在聚仙亭边那番慷慨陈词,其见地之高明、其语锋之犀利,绝非泛泛之辈。”顾唯亭道,“以愚下看来,小哥只是藏器待时,一旦得栖良木,前途未可限量。”
听着这一翻溢美之词,唐叶封心里也是微微一动。毕竟,自己此番离家出走,就是想在外面闯荡一番,好向阿兄和嫂子证明,自己绝非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辈。
不过,一想到顾唯亭对木兰可能别有用心,他心里又顿时觉得别扭起来。
正当唐叶封还在犹豫时,顾唯亭又说道:“倘若小哥一定要走,愚下也不便相留。眼看年关将近,不如愚下送你些银两,权当与你路上之用,还可以置办些年货,也好回家过个好年。”
说着,顾唯亭也不等唐叶封回话,便朝门外道:“来人,账房取二十两银子来。”
“郎君不可。”唐叶封连忙道,“常言道,无功不禄,在下已经在贵庄白吃白喝了这些日子了,岂能还要郎君的银子,不妥、不妥。”
“好一个无功不禄。”顾唯亭笑了笑,“那你看这样如何,愚下先请教小哥一个问题,小哥再收下银两,这不就行了。”
“这……”唐叶封心里犯了嘀咕。
其实,他虽然已经将那五十两银子还给了木兰,但身上倒是还有些银钱,就是那押注木兰赢的四百五十文。
这些钱回家是足够了。
不过,若是钱更多些,他还可以先到庐州城里置办些年货,再给阿兄和嫂子买上两套新衣服,如此一来,等回到家里也可以扬眉吐气了。
况且,有了这二十两银子,他日后也不愁寻个营生了。
“小哥若是没有意见,愚下便问了。”顾唯亭此时又道。
唐叶封稍一迟疑,顾唯亭的问题便已经脱口而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