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洛阳(1/2)
洛阳,大夏西京。
和有一百零八坊的盛京相比,洛阳全城共分七十二坊。虽然城池略小,但其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盛京,甚至在城的北面同样建有一座宫城——当年夏太祖称帝时,最早便是以洛阳为都城,直到大夏历二十六年,才迁都至盛京。
此后,洛阳便一直以西京为号。
西京之所以是西京,除了是大夏的开国都城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此地比盛京更靠近翟氏一族的祖地陇西,从而成为了不少翟氏皇族的定居之地。
当年随太祖起兵,并立下赫赫战功的太祖胞弟翟世杰在受封秦王之后,便被分封到此,并以秦王之爵领关陇道按察使一职,统领关陇十四县,其中陇西六县便是当年太祖起兵的龙兴之地。
话说大夏全国共设九州六府十三道,其中十三道皆是设在边境地区。除了关陇道之外,其余十二道每道下辖县城均不超过五座。边境无战事时,每道负责为对应的边关守军提供补给,这便是“以道养边”之策。
不过,关陇道是个例外。
关陇十四县虽然土地算不上肥沃,物产也不够丰富,但对于大夏而言,却是“人杰”之地——在夏朝开国二十四将中,有十七人出自关陇,位列公侯者也有十人之多。
因此,关陇十四县不仅是翟氏一脉的龙兴之地,也是夏朝的根基所在。
既然是“根基”之地,关陇道也自然比别处要高出一等。
翟世杰以秦王之爵出掌按察使,在十三道中自然是无人可及,而且按察使一职还是世袭,到如今执掌关陇道正是翟世杰长孙翟明基。
而自按察使以下,关陇道的各级官员也皆比其余各道、州、府要高出一品,以翟氏祖地晋阳县为例,其县令为正五品,比京县县令还要高出半品。
官高一等,民自然也不例外。
在关陇道各县,军户所分得田地比其余州、府、道要多出一倍,而普通农户的赋税则减半。因此,在夏国也流传着一句话:宁做陇西民,不当陇东官。
不过,这日子一长,关陇地区的人便日渐骄横起来,尤其是对外乡来的人,自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甚至连京城来的人,在他们眼里也是“关外”人。
所以,当宁岳风进了洛阳城,寻了间客栈,在柜台前向掌柜要个上房时,掌柜先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而甩出了一句话。
“看小哥这样子,是关外人吧?”
“关外人如何?关内人又如何?”眼见掌柜一脸冷漠,宁岳风也是气不打一出来。
“小哥若是关外人,老夫也不和你计较了,只是要提醒你一句,此地可是西京,与别处可大不一样。”掌柜用眼睛瞟着宁岳风,手里也没有闲着,还在账本上写着什么。
“如何不一样?莫非此地的客栈不接客?只养狗?”宁岳风越看那掌柜越来气。
“你这是什么话?”掌柜终于把眼睛抬起来了,“好端端的,为何出口伤人?”
“喔,我骂谁了?”宁岳风回道,“在下好端端来住店,有没有上房,你明说便是,莫非关外人就不配住上房?”
“一间上房五百钱,客官可要?”掌柜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宁岳风也不回话,从钱袋里掏出了一块银子,足有二两左右,然后往柜台上一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