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武魁节(1/2)
庐州,自古以来便有尚武之风。民间习武者甚众。
当年太祖翟世璋亲率大军东征到此,庐州城主薛朝义并未据城坚守,而是率军与大夏军在野外展开决战。
三日激战,薛朝义麾下八千人马对撼夏军三万余人,不仅丝毫不落下风,还一度连胜七阵,迫使夏军败退百余里。
若不是太祖采纳谋士之计,以减灶弃旌之法诱敌深入,再调来援军在野马岭伏击薛朝义所部,夏太祖何时能拿下庐州还未可知。
野马岭一战,薛部五千余众身陷四万夏军的前后夹击中,苦战了一昼夜虽伤亡大半,却依旧阵脚未乱,还斩杀万余夏军。
薛朝义更是身先士卒,冲阵在前,用一口偃月刀连斩了六员夏军大将,其中还有太祖的胞弟翟世充。
薛部上下武艺之精熟、战力之强悍,令翟世璋大为震撼。
战至次日黄昏时,薛部终于寡不敌众,仅存五百余人被合围在了一座山丘上。
眼见突围无望,薛朝义不忍看着麾下将士葬身荒野,便毅然决定以一己之命换得余众身还。
他命人朝山下射出响箭,箭上附有血书一封。他在信中表示,夏军倘若能善待自己麾下余众,自己愿意献上首级。
翟世璋接到血书之后,不顾众将的劝阻,毅然决定接受薛朝义的条件。
不仅如此,他还留下了薛朝义的性命,让他率部归降。
拿下庐州之后,翟世璋便以那五百降兵为骨干,在庐州所辖的三个县里各设下了一座折冲府,招募当地人为府兵。
仅仅四个月之后,当翟世璋征调这四千五百府兵参加扬州之战时,这支“庐州军”果然没有令他失望,九个营的将士合计斩杀了敌军三万余人,其中“义字营”更是率先登上扬州城头,成为破城的先锋。
至此,江淮之地再无大战。
之后,庐州军又跟随翟世璋四处征战,在汉江南北作战三十余次,鲜有败绩。
到太祖一统中原时,庐州九营在夏军已是威名赫赫,以至于在夏军流传着一句话:将数罗家一条枪,兵看庐州九个营。
罗家一条枪说的是靖凉王罗嗣业,而
庐州兵的威名就此名扬天下,而庐州的尚武之风也江湖皆知。
而最能体现庐州尚武之风的,便是当地独有的“武魁”节。
从夏历十六年开始,每年逢双月的初五和初十,在庐州城内的武庙内便会举办“武魁”节,角逐武魁之位。
话说,与别处的武庙供奉的是姜太公以及“兵家十哲”不同,庐州的武庙供奉的是薛朝义与庐州九营中阵亡的将士。
原来,薛朝义率部归降之后,太祖翟世璋本有意赐其封邑,解甲归田。可薛朝义却表示,愿意继续同庐州子弟兵征战。而且,为了令太祖放心,他只肯出任折冲府别将、果毅都尉之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