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张佳胤(1/2)
万历五年自朱衡之后,潘季驯继任成为工部尚书,三年以来,朝会之上几乎很少奏对,不过,在朝会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但母亲的脾气多少有些暴躁,时不时就要打儿子。
而潘季驯就是大明朝的治河能手。
在另外一个时空,潘季驯从嘉靖四十年开始,到万历二十年止,他奉三朝诰命,先后四次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三十年。
潘季驯于嘉靖二十九年以二甲进士出身,初授江西九江推官,以断案明敏著称。
巡按广东时,推行“均平里甲法”,严惩豪强兼并土地,减轻赋税不均之弊,获“铁面御史”之称。
巡抚江西时,疏浚南昌东湖,筑堤防洪,整顿盐政,裁撤冗官,政绩斐然。
第一次治河的时候,是黄河在在江苏沛县决口,漕运中断,威胁明祖陵……
而后再潘季驯的主导下,疏浚留城旧河,筑堤束水归槽,首次提出“以水攻沙”理念。河道复通,但因母丧丁忧中断。
第二次治河,是黄河邳州段决口,徐州城被淹,而后再潘季驯的主导下堵塞决口,修筑缕堤、遥堤,首次系统运用“束水攻沙”法。
万历初年,黄河再次泛滥,再次威胁漕运与陵寝,而潘季驯主导了国家级超大工程。
这个工程可不是盖朝天殿,万寿宫,而是筑河堤,高家堰六十余里,归仁集堤四十余里,柳浦湾堤七十余里,塞崔镇等决口一百三十处……
在此次治河之中,大明朝治理黄河的技术也有了突破,潘季驯提出“蓄清刷黄”理论,通过洪泽湖蓄淮水冲刷黄河泥沙,制定“四防二守”制度,风防、雨防、昼防、夜防;官守、民守,强化堤防管理。
职场跟官场一模一样。
只要你有卓越的能力,老板办什么事情,即便是你手下的人事调动,他都会询问你的意见。
潘季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便是朱翊钧,这样霸道的君主,也会开口去询问他的意见……
在得到潘季驯的首肯后,朱翊钧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旨让张佳胤前往浙江担任布政使一职,三日后,出发前往。
而所有官员在听完旨意后,即便心中再有不甘,也无可奈何。
朝会散了后,张佳胤攥着笏板的指节发白,他跟着人群走出了皇极殿。
他望着海瑞的背影,快步追了上去。
海都御史留步!他脱口而出,惊起檐下栖鸟……
海瑞驻足转身,看向张佳胤:张大人何事?
下官...下官斗胆请教,张佳胤垂眸避开那双利剑般的眼睛,浙江布政使一职,为何都御史要举荐下官...
第一,你去年才从南京户部调任,对浙江十府两州的粮道税赋了如指掌,对于他们的港口商税也知晓很多……你知情……”
第二,你在应天清理的十万亩隐田,牵扯到应天府浙江三司五十多名官员,被你追缴赋税的缙绅,联名上疏弹劾他苛政扰民,陛下当年就曾夸奖过你……”
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你在京城这一年,没给冯保送过一张字画,没陪张居正喝过一盏香茶……这在我们大明朝可是难得一见啊。
晨钟在东华门响起,惊起寒鸦掠过紫禁城琉璃瓦。
“都御史大人,您真是看错下官了,下官不是不想送冯公公字画,也不是不想陪着阁老喝茶,是因为送画囊中羞涩,喝茶不得门路……这……这才没有攀附权贵之举啊……”张佳胤赶忙说道。
海瑞听完张佳胤的话后,不怒发笑:“你在南京这么多年,连幅字画的银子都没有捞到,这才是最大的优点……”
“可……”
张佳胤还想再多说什么,却见到皇帝陛下身边的近侍陈矩正朝着二人走来,当下只能止住话匣子。
陈矩踩着碎步趋至廊下,蟒纹补子在晨光中泛着乌光:海都御史安。
他朝着海瑞深深一躬,腰间牙牌碰出脆响。
海瑞将笏板往腋下一夹,拱手还礼时袖口露出半截素纱中衣:陈公公……
还完礼后,海瑞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张佳胤,随后转身离去。
而陈矩看着张佳胤开口道:张大人,陛下召,请随我来。”
“是,陈公公……”
随后,张佳胤便跟随陈矩一同前往乾清宫,在路上的时候,陈矩开口说道:“张大人,听说您在滑县当县令的时候,还出过一档子事情……”
张佳胤闻言轻笑一声:“当时,下官年轻,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后怕的。”
“这个事情,海都御史昨日曾对陛下讲过,陛下听完之后,对你可是赞不绝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